网站导航
×

考试资讯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- 考试资讯 - 行业新闻
这些问题不改正,孩子成绩很难提升2022-12-16 15:36:50 浏览: 116
有很多孩子每天刻苦学习,但是一考试,成绩不仅没有提升,反而有下降的趋势。

这是什么原因呢?


01不会规划学习


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,成绩就越好吗?
不一定!
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,课间不出去玩,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,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,只是在漫无目的、心浮气躁地“磨洋工”。

一个班里30%~40%左右的中等生,基本都是这个状态。

有的同学从来不熬夜,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,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,能提前做个计划,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,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。

一个班里10%左右的尖子生,都是这个状态。

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,而是这些时间是否“有效”,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。

  • 给孩子的对策:

1.自己制作学习计划并坚决完成

选一个你最想要的目标,然后进行分解。


先仔细想想,这段时间最想在哪方面有收获?

是单词量的突飞猛进,还是语文素材的积累,还是数学基础的巩固?


    2.给自己些小奖励


当天的计划若能执行,不妨在下周的计划表里给自己安排看一场电影。

周计划能执行,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个奖励措施吧,选你最喜欢的。


    3.做好规划


写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,重要者先行。


02 基础不扎实


学习是一个持续、连贯的过程。


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序,每个科目的学习更需具有前后连贯性。

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,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,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,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。

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,老师再讲新的知识,自然就会听不懂了。

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,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,从而陷入“一步慢导致步步慢”的恶性循环。

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,背诵、记忆时出错率多,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,看似听懂了,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,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,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。


给孩子的对策:


1.课前一定要有预习,预习效果怎么检测?

试着对你所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。
试着复述。
2.听课时要有主动性


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,而不是一味抄笔记,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,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,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的同学给自己讲讲。

3.复习要及时,并且一定要动脑

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,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。

对于一些书上的公式、定理、单词、成语等基础知识,自己可以做些归纳整理,扎实基础!


03 粗心、眼高手低

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后说:


“我竟然忘了写单位,粗心了……”


他真是粗心吗?

不,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,基础不扎实而已。
所谓的“粗心”“马虎”,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。
细心、沉稳、脚踏实地,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。
考试的时候,你要是随便粗心两三道,几十分可能就没了!
这时候,你再用“粗心”安慰自己,还有啥用?


给孩子的对策



1.多读几遍题目,尤其是几何题,综合题

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,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,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,一步一步来。


2.认真仔细,重视作题的步骤

重视过程,不要只关注答案,掌握方法,提高解题正确率,吸取教训,防止一错再错。




课程推荐查看更多

微信

搜索

顶部